close

  中新網12月9日電 題:用文化留住鄉愁
  作者:胡應武
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文化最能在人身上打下烙印,文化最能留住鄉愁。千年古塔顯崢嶸,惜字亭邊聽書聲,古老村落受保護——一直以來,大別山小鎮響腸鎮致力於文化建設,努力實現“望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。
  響腸鎮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縣城南約9公里,被評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,擁有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。出門在外的響腸人,往往都惦念著鎮里的“三寶”——千佛塔、惜字亭和古村落。得益於近幾年大力修繕保護,如今這“三寶”煥發新輝。
  千佛塔始建於東晉咸和年間,距今1700多年,由於歷代戰火和自然風化的影響,千佛塔表層有較大程度損壞,已成為一座危塔。近幾年,當地政府多方籌措資金80多萬元,對千佛塔塔身和塔基進行全面整修,讓這千年古塔再顯崢嶸。
  塔身平面四方七級,青磚砌築而成,塔高七級28米(殘高20.6米),塔基寬3.5米,為條石砌成。中有塔心室,中空至頂。每層內外壁各有40個磚雕神龕,每龕內有一大二小三尊佛像,系印模燒製圖案,中為如來佛祖,左為伽葉右為阿儺,計有1680尊(故名千佛塔)。類似這樣的方形古塔全國僅存四座:西安的大、小雁塔,洛陽白馬寺齊雲塔以及千佛塔。千佛塔的藝術價值堪稱世界級文化瑰寶,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  佛塔高聳入雲,塔內梵音陣陣,塔下碧波蕩漾,四周青山環繞,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。每逢假期,游子歸鄉,到千佛塔一游,順便為家人求一支上上簽,已漸成風俗。
  游子歸鄉,到響腸河邊看一眼“惜字亭”亦是個不自覺的習慣。惜字亭是一座三層樓高的青磚塔,建於清代。高16.7米,基座周長18米,三層六方形,磚石結構塔式建築。每層飛檐鬥拱,下飾各式花紋圖案,底層空心室,空高3.35米。塔頂有自生藤樹雀戀鳩飛;塔下流水潺潺,橋橫鬧市,景色怡人。
  老人們說,古時候人們燒有字的東西,家裡不能燒,要拿到惜字亭邊燒才沒有罪過。而這,正是秉持了皖西南地區人們尊重文化、尊重文字的民風和傳統。算起來,響腸鎮周邊地區出了一些文化名人,如陳獨秀、趙樸初、朱光潛、張恨水等。如今,當地政府不僅對惜字亭進行精心保護,而且在傍邊修了一座“讀書亭”,經常能看到孩子們在哪裡讀書。
  今年,散佈全國的響腸老鄉們在朋友圈裡奔走相告又一件喜事是:響腸、請水寨兩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,獲中央財政支持。響腸、請水寨兩個古村落建築兼具皖西南徽派、江西圍屋、北方大院特征,是皖南建築代表作。建於明清時期的響腸老街、大夫第、方氏宗祠、萬家樓大屋、胡氏宗祠等,以厚重的曆史文化、古典的建築風格、栩栩如生的雕刻藝術備受世人矚目。
  日前,當地政府投入1000萬元,開展傳統建築保護修繕工作,助推古村落保護。鎮里邀請省市文物專家,成立傳統建築工匠隊伍,著手進行古建築修繕工作。
  讓歷史遺存與當代生活共融,讓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,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共鳴。走進響腸,猶如走進了歷史與現代的重合點,濃郁的文化氣氛讓人難忘。惟有文化,能留存更遠、更久,成為遠方游子心中永遠的牽繫。(完)1  (原標題:評論:用文化留住鄉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vkei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